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

細胞自滅

March 16, 2009

顧小培

   我不懂日本文;據我所理解(但不知道對不對),日本人從前一直在用的,都是中國文字(漢 字),但讀音不一樣,有時連字義也改變了。及後有「假名」,是從一些 中國文字的草書演變出來的,本來是用來為漢字注音,後來索性取而代之,而且經歷代普遍採用,自成一家,因此走出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日本文。但日本人仍以漢 字為正統,在翻譯外語時,往往仍用漢字,例如啤酒Beer,正式的日文翻譯是麥酒(寫作「麦酒」),不過,與日本人談話,聽到他們稱之為「啤盧」,這應是 譯音,若是要寫出來,相信另須用到「假名」系統中的表音符號。

   為什麼要提到日本文?因為今天要談的是細胞,而「細胞」這個名詞,看來應該 是日本人首創,從外語cell譯過來,成為日文中的漢字;後來中國人翻譯外文書籍 時,看到既然有現成的詞語,也就取用了,於是「細胞」成為了我們的外來語。若當日沒有借用日本文的「現貨」,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名稱,因為cell本身也 是借用得來。英國人Robert Hooke在1665年發表他在軟木cork中見到的細胞,一格一格並排着,像是僧人住的單人小室cell,故取而用來描述。「細胞」一詞則是跳出了「單 人小室」的意思,因為「胞」字源自「胞胎」,另有所指。

   人體中有多少細胞?大約一百萬億;相比地球上的人數(約六十七億),是全世界人口 的一萬五千倍。人體中的細胞不停地有增有減;正常的消減,是有系統地進行 的,包括自滅(Apoptosis)。「細胞自滅」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題目,因為癌是「造反的細胞」,若有方法令它自滅,就能達到抗癌之目的。目前的抗 癌藥一般是化療藥,全是各式各樣的毒藥,用以攻擊細胞複製遺傳物質(DNA)的機制,以期殺死癌細胞,但這些藥也會干擾正常的細胞增生。於是,令病人的骨 髓不能製造紅血球、白血球,另一方面,皮膚灼熱和頭髮脫落等等問題,相繼浮現。有沒有促進癌細胞自滅的抗癌藥?有,例如Zolinza(科學名稱 Vorinostat),FDA批准醫生用這個藥治療皮膚型T細胞淋巴瘤。雖然有眾多科學家,說它能治乳癌(Biochem. Pharmacol., Vol. 75, pp.1697-1705);腸癌(Int. J. Oncol., Vol.33, pp.325-331);肝癌(Hepatology, Vol.46, pp.1119-113),但一些作風謹慎的瘤腫科醫生未必敢用,因為FDA沒有這樣說過。一般醫生只相信臨床測試,對醫學院的學術研究,嗤之以鼻;再 者,若偏離FDA的推薦,萬一出了事,病人索償,可真犯不着。補健食品方面,綠茶中的綠茶素(Epi-Gallo-Catechin-Gallate); 黃薑中的薑黃素(Curcumin);芥蘭中的芥蘭素(Indole-3-Carbinol)和小白菊中的小白菊素(Parthenolide)都可以促 使癌細胞自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