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

雪膚

April 2, 2009

顧小培

議事堂中可以不可以講「粗口」?這真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。理論上,言語最主要的功用,是在於表達;若要能充分表達,不應加以任何限制。但說話可以傷人,有 的時候,非限制不可。最明顯的例子是誹謗,它含有「中傷」的意思,也就是令人受損,故應可予以制止。粗口會不會傷人?這純屬主觀感受,見仁見智;再者,說 說而已,不是真的,縱是「傷」,亦只是傷及對方的自尊或威嚴而已,並沒有實質的殺傷力。最近發生的爭論,由原則性的禮規問題,拉到去字眼上的斟酌,被人指 責者說:「『仆街』並非粗口」。這樣全民就中了他的圈套,因為他把爭議搬到另一個對他有利的戰場。換言之,本來的議題是「議員在立法會內可否使用不尊重別 人的言語」,或「議員在立法會中發言,是否須避免使用一些令他人感到侮辱的說話」,但卻被他扯到另一個議題「什麼說話才算是粗口」。前者若是拿出來表決,不用多方辯駁,結論簡單清晰;後者則是捨本逐末,永遠沒完:大家何必與他在其中糾纏?事實上,在言語的字眼上出花樣令人不快,輕而易舉,哪能一一禁止?更 有些說話是明褒實貶的,我有一次在紐約哈林區,看見一群黑人對着一位白人女子大叫「Hi, Snowwhite(白雪公主)」,顯然是調戲她。


   膚色的深淺,全是由黑色素細胞主宰。身體上有兩大類黑色素細胞,分別位於皮膚內及毛囊中。兩者製造黑色素的方法,都採用同一個機制,其中最關鍵性的,乃 是一 個生物酵素,叫酪胺酸酶。酪胺酸本來是一個用來製造蛋白質的材料,這個酶將它轉變為黑色素。位於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,能直接將造出來的黑色素分泌出細胞;至於那些附屬於毛囊者,則是利用一些觸鬚(Dendrites),將黑色素注射進毛囊,於是令新出的毛髮「着墨」。在皮膚內,黑色素細胞不停地製造黑色素,同時間,皮膚中的巨噬細胞不停地消除黑色素。兩者「鬥爭」的結果,往往形成局部黑色素的凝聚,後果有如雀斑、老人斑。如欲抑制皮膚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的能力,可借用健康食品,例如桑子中的桑酮。


  有一個不算是病的「病」,叫白蝕(Vitiligo), 病因是缺乏黑色素細胞。做成這情況的原因之一,是在於一個神經傳導物,叫多巴胺,它能令黑色素細胞自滅。有一個補健食品,叫乙醯半胱胺酸(N- Acetyl Cysteine),能保護黑色素細胞(Br. J. Dermatol., Vol. 154, pp.1071-1079)。另一方面,尚有兩個補健食品,能刺激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,令毛髮轉黑。一是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,另一是五羥黃酮(Quercetin),也就是我經常提起的洋葱素(Biochem. Pharmacol., Vol. 74, pp.960-968;J. Mol. Histol., Vol. 35, pp.157-165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