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

救救孩子 (疫苗)

April 27, 2009

顧小培

有一類「新聞」,其實沒有什麼新意,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,除了人物、地點等細節,內容千篇一律。這都牽涉到高速公路:有人貪方便,在公路上想過去另一邊,本來前面有天橋,但須走一段路,上了樓梯還要走下來,再看看交通情況,好像車子不多,於是跑過馬路,卻突然有一輛車飛馳而至,走避不及,於是撞死。在統計數目而言,意外發生的機率不高,大多數不會出事,但正如俗語有道:「冇事就冇事,有事就大件事。」過馬路者只是貪一時方便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根據衞生署兒童免疫接種計劃,嬰兒出生後應接受疫苗注射,四管齊下,乃是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及小兒麻痹四合一。為什麼將四種疫苗混在一起注射?看來看去,好像只是「方便」兩個字。一方面,嬰兒不須挨多幾針;另一方面,醫護人員工作量也輕了。不過,這個看起來像是雙贏的策略,結果可能是雙輸。

要解釋,須先稍稍說明免疫系統的操作。免疫系統主要有三類細胞:巨噬細胞、淋巴細胞和殲滅細胞。疫苗進入身體後,巨噬細胞趨前「吃掉」一些細菌和病毒,稍為消化後,會將它們的特徵放在自己的表面,呈示給淋巴細胞。在同一時間,巨噬細胞分泌幾種蛋白質(例如IL-1白介素一和TNF瘤腫壞死因子),用以激發整個免疫系統。淋巴細胞「看」到了(放在巨噬細胞表面的)敵人特徵後,會「度身訂造」一種叫抗體的蛋白質迎敵。訂造的過程至少需十四天。不過,將來倘若要 「翻單」,即照樣再做多一批同樣的抗體,一至兩天便可以「起貨」。這便是疫苗的功效:先注射一些不足以傷害身體的細菌和病毒,讓免疫系統有「預早演習」作準備;及後若真的有敵人殺到,可以快速起動身體機能應付。


上述這策略敢情好;但若為了貪圖方便,四件事一起做(四合一疫苗),可能帶來大問題,問題來自上述的TNF。在同時圍攻四種細菌和病毒時,巨噬細胞需要分泌很多TNFTNF若滲進了腦,會刺激腦組織中Microglia小膠質細胞的一個Glutaminase谷胺酰胺酶,再而將Glutamine谷胺酰胺 轉為Glutamate谷胺酸鹽(J. Biol. Chem., Vol.281, pp.21362-21368);這便會出事。因為大量的谷胺酸鹽能破壞神經細胞的觸鬚(又叫樹突Dendrite),從而減少神經細胞之間的接觸點(叫突觸Synapse)(Altern. Ther. Health Med., Vol.14, pp.46-53)。這會影響整個中樞神經的網絡(Networking),具體形容,像是本來想織布,卻織成魚網。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絡少了,不太能觸類旁通,孩子便會遲鈍及自閉。是不是四合一疫苗注射必然會帶來災害?不是,這要視乎小孩的巨噬細胞分泌了多少TNF,又有多少TNF滲進了大腦。不過,「冇事就冇事,有事就大件事」。

心不在焉 (疫苖)

April 6, 2009

顧小培

自從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在1963年發表了著名的「我有一個夢想」I have a dream演說之後,dream(夢)這個字,成為美國人最常用的勵志說話。再推前,1939年,電影《綠野仙蹤》Wizard of Oz中,茱地嘉蘭飾演的小女孩唱Over the Rainbow,歌詞說:And the dream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will come true「你若膽敢夢想,夢想確會成真」。這種「夢」,可不是像晚上做的夢,可能應譯作「夢願」,而且除了夢「想」的目標外,尚須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,須一直堅持,直至成功。這是在願望中加上力度,像佛家所說的「願力」。《六十分鐘》時事新聞節目選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,接着訪問當地一些年輕人,問他們為什麼比美國人快樂。其中一人答曰:「因為我們都沒有經常把『夢想』掛在心上」;這樣說來,再進一步,dream竟然變成一種負擔了。歸根結柢,其中可能只是措詞上的分別。美國人所謂的夢想,不只是睡眠中幻覺般的「發夢」,更不是白日夢daydream,而是自設的一個人生目標。


發白日夢者中,最常的例子是課室中的學生。老師在講課,悶不堪言,也提不起興趣,於是任由自己神遊太虛,「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」。這不全是情緒問題,其實亦關乎身體的生理狀況。原來「注意力不集中」,是不少小孩子的「病態」。有一個叫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Attentio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AD/HD,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精神失調,有三類病徵,除了注意力散渙,舉止也會過度活躍,再者,沉不住氣,處事及性情均十分 衝動。


為什麼會有這種病症?從生理方面看,是小孩神經系統的發展被破壞了,可能的罪魁禍首之一是水銀。在機制上,神經的的表面須有保護,因此有「絕緣體」神經髓磷脂(Myelin)包裹着,水銀能干擾神經髓磷脂的合成(Crit. Rev. Toxicol., Vol. 36, pp.609-662)。水銀亦能干擾身體將腎上腺素(Epinephrine)代謝的能力,以致產生多汗症(Hyperhidrosis);心律過快(Tachycardia);多唾液症(Ptyalism);肌無力(Hypotonia)及情緒反覆等失調現象。營養師一般建議少吃深海魚類,以減少誤中水銀毒之虞。小孩子吃得簡單,何以會中招?原來小孩中水銀毒的最大原因,竟是一些疫苖。疫苗中有所謂「三合一」者,叫DTP,包括Diphtheria 白喉、Tetanus破傷風及Pertussis百日咳,還有乙型肝炎的疫苗,都有人用一種防腐劑,內含50%水銀,叫Thimerosal。一些小孩在出生後首六個月內,有分量高達187.5微克的水銀注射進身體(Pediatrics, Vol. 107, pp.1147-1154)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的分析,Thimerosal與注意力不集中(Attention Deficit)有直接因果關係(MOI. Psychiat., Vol. 7, pp.S42-S43)。

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

鉛毒

August 11, 2008

顧小培

  今天人人談鉛色變。無論在呼吸方面,飲食方面,以致身體接觸方面,好像全都逃不了。在一些推行無鉛汽油的地方,情況好一點,但空氣中仍不免瀰漫着鉛的粒子,不少來自剝落的油漆。水也有問題,主要不是因為水塘儲水不善,而是受到年深日久的水管影響。若管中流的是熱水,更有能力從內管中融入一些鉛的成分,令品質更壞。香港現在的房子普遍用鋁窗,還算可以,否則例如一些舊房子,其中尚有鐵窗,窗框上塗的是舊油漆,鉛的成分高;小孩子伏在窗前,往往張開口,甚或咬窗邊的鐵框,直接把鉛吃進肚中。玩具如果含鉛超標,政府一定勒令製造商回收;近年來這類行動加諸於中國的出口貨品,已不再是新聞。


  為什麼鉛對人體有毒?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(EPA)發表的報告,肝和腎是最容易「中招」的器官。在肝而言,鉛會造成至少四類傷害。第一、肝用來排毒的細胞色素蛋白質 P450,能被鉛徹底破壞。第二、有一個HMA-CoA還原酶,能令肝製造低密度脂肪蛋白(LDL);現在市面上降膽固醇藥(例如Lipitor)的功 效,正正便是在於抑制HMA-CoA還原酶。鉛則能藉刺激這東西,令情況更壞。這還不只,鉛更能抑制一個「七甲水解酶」,防止肝去消滅LDL。兩者夾攻之下,血中的LDL會暴升,令血管硬化,增加心肌栓塞、中風、腎衰竭的風險。第三、鉛會導致嚴重貧血。在這方面,幫助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蛋白質(叫血紅素 Hemoglobin),是由肝細胞負責製造的,製造過程中需要用一個叫ALAD的生物催化劑。ALAD能被鉛廢掉,令整個紅血球的功能泡湯。對於小孩,這不但會影響發育,更會令其學習注意力下滑,帶來一大堆生理、心理問題。第四、身體是依靠一個叫運鐵蛋白(Transferrin)的東西,把鐵的成分輸 送到各個器官,供其所需。鉛會減低肝細胞製造運鐵蛋白,又會阻止各種細胞接收運鐵蛋白。


  有什麼補健食品能幫助人體對抗鉛毒?印度有一個傳統飲品,叫紅菌茶(Kombucha Tea),其中的G. Kombuchae有此功效。紅菌茶防止鉛毒涉及的機制,在綠茶中也有。在2002年,一組浙江大學的學者,證明綠茶素EGCG(全名Epi- Gallo-Catechin-Gallate),能抑制鉛引發的氧化效應,從而保護肝細胞(Toxicol. Sci., Vol. 69, pp.149-156)。在小孩而言,不妨給他們吃不含單寧(Tannin)的綠茶素。若將芫荽粉和洋葱素加進綠茶素,更是一個美妙的補健複方配搭。幾年前,日本學者發現中國的芫荽(Coriander Sativum),能防止鉛對上述ALAD做成的破壞,令肝可以順順利利製造血紅素(J. Ethnopharmacol., Vol. 77, pp.203-208)。至於洋葱素(Quercetin),它能縛緊鉛(chelation),再而令鉛毒消除(J. Phys. Chem. A., Vol. 109, pp.10044-10057)。

機關算盡 (化療)

October 4, 2008

顧小培

我媽媽愛吃避風塘炒蟹,但有些時候太累不想動,我替她買一份回家吃。哥哥問了價錢,說另一家便宜些。姊姊聽到插嘴說,價錢差不多了,不要着意找更低價,留一些給人賺,人家也要吃飯的。這自是厚道,但有沒有道理?精明的人可能不同意,你給店方賺多一些,不能保證他不會貪得無厭,仍然以次貨搪塞給你;生意人中,畢竟奸商佔多。但想深一層,你不給他賺頭,他肯定須將貨就價,不會做虧本生意;爾虞我詐,惡性循環,哪能有誠信?環顧一些名牌貨,價錢比人高,但不乏擁躉,無他,顧客對品質有信心。信心建立之始,有賴生意盈利能「足以維持」,店主衣食足,方知榮辱。誠然,衣食足了若仍是不老實,店譽會塌下來,店主咎由自取;但如果一開始大家都是「你剋扣,我剝削」,經濟上沒有立足點,如何能希望做到「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」的大同世界?總不能「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兒不吃草」。聰明的商人,雖然致力於「成本最低利潤最高」的目標,但懂得給別人留一點空間,不會機關算盡;扼殺他人,無形中扼殺自己。但在製藥的層面,必須着眼在「最大的療效」,加上「最小的不良副作用」,須不遺餘力,不能有絲毫苟且。


然而,世間事物,往往難以達到理想。最佳例子莫如當今普遍使用的化療藥,預先說明必有副作用,可憐病人除了照服,沒有其他選擇。可以見到的副作用,包括嘔吐(如Cisplatin)、極度疲倦(如5-Fluorouracil)、心律不正(如Adriamycin)及肺氣腫(如Bleomycin)等。但這些還只屬「小意思」。真正的後患,是當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被這些化療藥「整治」後,細胞內有一個叫NF kappa B的功能蛋白會發功,引出三類酵素(酶)。其一叫PGP(全名 P-Glycoprotein),能令癌細胞的本領升級,把化療藥泵出細胞;其二叫Bcl-2(全名 B Cell Lymphoma-2),能保護癌細胞,令它不致於自滅;其三叫MMP(全名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),能幫助癌細胞游走擴散。結果,化療藥不但不會帶來最大的療效,反而因其不良副作用,可能令病情還要糟。那麼,該怎樣做?可借助一個叫TSGTumour Suppressor Gene)的癌抑制基因。原來,每一個細胞天生都備有TSGTSG會衍生一個叫 p53的蛋白質,後者負責品質管制的工作,細胞若異變,p53會引發其自滅的機制,不讓它生存下去成為害人的癌細胞。但癌細胞往往不甘坐以待斃,會奮力偷生,先下手為強,把TSG鎖上。在化療前後,不妨吃一些補健食品幫助維持TSG,例如從芥蘭中提純出來的芥蘭素(Indole Carbinol)(Carcinogenesis, Vol. 9, pp.1891-1895),以及從黃薑中提純出來的薑黃素(Curcumin)(Mol. Cancer Ther., Vol. 6, pp.3671-3679)。

癌細胞的逃生伎倆

June 20, 2007

顧小培

  從前的書店中,在收銀處的上方,設有一條空中通道,可達店內多個地方,原理像是大嶼山的空中吊車。這設施十分重要。在新學期前的購書高峰期,店 員收了錢,放在這「吊車」上,一按掣,鈔票飛越人群,去到收銀處;點收妥當後,收條連找續沿原路回到顧客手中。現在有了電腦,這勞什子早已被淘汰。最常見的,是餐館中的終端機,樓面落單,廚房馬上收到訊息。但當然亦有一些小店,例如茶餐廳,仍是靠侍者寫「柯打」(order)。


  老式茶餐廳的落單過程,有一點點像細胞質(樓面)「柯打」細胞核(廚房)製造某一個蛋白質(例如揚州炒飯)。那一張列上揚州炒飯的單,叫轉錄因子(Transcriptional Factor)。不同的菜式,要用到不同的轉錄因子。比方,當免疫細胞需要多一些白介素二,便會用一個叫NFAT的轉錄因子去通知細胞核;欲要抵抗素,用 到的則是另一個叫PPAR的轉錄因子。


  轉錄因子只是一張單,貼在廚房某一個特定的地方。在細胞而言,這個地方是在遺傳物質的頂 端,叫促進處(Promoter)。促進處的功能舉足輕重,因為,假如上面有太多雜物,轉錄因子無法置身其上,便無法通知「廚房」。那些雜物,大都是一種叫甲基(Methyl)的化學物;於是,干擾轉錄因子「柯打」的機制,我們稱之為甲基化(Methylation)。


  在兩種情況下,細胞會故意出動甲基去干擾轉錄因子。一種是當胚胎瓜落蒂熟,須要鎖上一些胚胎專有的機制之時。另一是當細胞須要「專門化」,化身成為一些有特殊功能。癌細胞盜用了這個機制,令自己可以逃脫被判死刑的命運。怎樣做?


   原來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套監察系統,以防止細胞癌變;一旦發現遺傳物質有異常的變動,會命令細胞自己了斷,也就是自滅(Apoptosis)。假如癌細胞先下手為強,用甲基干擾細胞製造自滅的蛋白質(叫Hypermethylation)便可以逃出生天,逍遙自在矣。


  有一種天然的化學物,叫EGCG(全名是Epi Gallo Catechin Gallate),可以熄滅癌細胞的Hypermethylation,保障細胞有一個健全的防癌機制。什麼東西含有EGCG?綠茶也(Mol. Pharmacol. Vol.68 pp.1018-1030; Cancer Res. Vol.63 pp.7563-7570)。

吃孢子的害處

June 26, 2007

顧小培

  魚子醬與鵝肝、松露,合稱為「世界三大珍味」。最上等的魚子醬,來自裏海中鱘魚的魚卵,一般放入湯中或夾麵包來吃。台灣的烏魚子,切成薄片,用橄欖油略煎後,味道甘美,為上佳的下酒菜。

   不過,從健康的角度來看,吃太多這些魚子對身體並無好處;甚或對植物的種子,例如所謂「破壁孢子」,也不應掉以輕心,因為種子中不免有遺傳物質嘌呤 (Purine),若血液在短時間內聚集太多嘌呤,它會被肝代謝,成為尿酸(Uric Acid),很容易引致痛風(Gout)、腎石,對男士來說,還有前列腺癌之虞。

  痛風不是關節炎,但痛的「度數」比關節炎更厲害。關節炎之所以痛,是因為包著骨的軟骨(Cartilage)不見了,於是,骨與骨在直接磨擦時產生劇痛。痛風的痛,卻是由於關節中多了一些來自尿酸的 「沙」。當尿酸在血中的含量,超過它的溶解度,情況便有如加了十粒方糖在一杯咖啡中,多出來溶解不掉的尿酸便會沉澱。這情況經常出現在冬季,原因是當天氣 轉寒時,關節部分特別經不起低溫,足趾和膝蓋特別冷,間接降低尿酸的溶解度。尿酸會在關節內沉澱為「沙」,造成劇痛。

  至於腎石,若血中含有太多的草酸鹽(Oxalate)、(檸檬酸鹽)Citrate、鈣或尿酸,都有可能導致腎石。現在有一個消解尿酸腎石的方法。在去年1月及今年 2月,一組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,發現桑椹和桑枝中的黃酮(Morin),可以令腎臟排走多一些尿酸(J. Pharmacol. Exp. Ther. Vol.316 pp.169-175; Drug Metab. Dispos. 2007 Feb 26 網上電子版)。香港現在有好幾間雜貨店都有桑椹出售。如果愛吃零食者,不妨視之為類以話梅、冬薑等的小吃。

  尿酸來自嘌呤,嘌呤是遺傳物質DNA的基本成分。對身體來說,嘌呤代表一些死去的細胞。當魚子或孢子令血液或尿液中的嘌呤分量暴升後,免疫系統免不了要到場了解一下情況,這就 造成一個所謂發炎的現象,而尿液經過的前列腺,也成為重點調查的範圍。雖然前列腺本身未必會因損壞而發炎,但會因尿酸之故,無辜受到牽連,被免疫的巨噬和 殲滅細胞分泌的蛋白酶破壞。最糟糕是很多男士完全不知道前列腺出了事。久而久之,在長期發炎、修補、增生的氣候下,前列腺便出現了癌變。

  尤其甚者,商人唯恐孢子的效力不夠猛烈,出盡辦法要把孢子破壁;結果,買來吃的人賠了金錢又折身。

電療和化療的副作用

March 3, 2006

顧小培

1979年的諾貝爾醫藥獎,頒予Godfrey Hounsfield(GH)和Allan Cormack(AC),原因是他們發明了電腦斷層掃描(Computed Tomography Scan, CT Scan,又稱為CAT Scan,A是Axial)。之前,在1963年,AC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,提出斷層掃描的數學理論;到1972年GH造了第一台CT Scan的儀器。


什麽是CT Scan?假設有一座十層高,全部是玻璃幕牆的大廈。現在,若從天空高處望下去,只憑一個著眼點,很難看到內中究竟。同樣地,當我們去照X光,得到的影象,是各層組織疊在一起照出來的一張底片,解象度當然不理想。所謂斷層掃描,則是一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掃描,也就是說,X光機繞著病人身體轉圈,在不同的角度都拍下X光數碼照片;之後,電腦把一大堆數碼資料整理成為一層一層像切片般的形象。以上述的玻璃大廈為例,能把每一層的活動,清清楚楚顯示出來。用這一個方法,可以計算出一個瘤腫的立體數據。

CT Scan雖然可以提供大量而具體的資料,但醫生往往要考慮良久才會替病人做這種掃描,因為每照一次X光,病人便會受到一次輻射影響,產生不良副作用。斷層掃描是很多次X光加在一起,可想而知,病人會受到大量的輻射,對身體肯定會造成傷害。具體上,X光輻射會造成什麽傷害?是細胞癌變。

最容易令細胞癌變的原因,來自細胞內的遺傳因子DNA受到破壞。DNA基本上是四個不同的化學因子(簡稱A、T、G、C)重複地組合而成的一條「拉鏈」互 相扣緊。「拉鏈」的一邊是(例如)AAAATTGGCCCC,另一邊必然會是相稱的TTTTAACCGGGG(A對T,G對C,互相扣緊)。有趣的是,在這條「拉鏈」上,所有遺傳訊息都只記錄在其中的一邊,另一邊除了提供「支撑」,同時也是一套後備的資料。假如部分「正版」資料遺失了,細胞仍可從「後備」 資料補回。


可是,假如這條拉鏈在中間斷了幾截,那便十分麻煩,因為細胞搞不清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照從前駁回這(分成一截截的)遺傳物質。這種情況,叫雙重斷裂(Double Strand Break, DSB)。一旦駁錯,可令細胞癌變。照X光的副作用,便是DSB。照得愈多,便愈多DSB,愈容易產生癌變。此外,電療(Irradiation)和化療(Chemotherapy)也會造成DSB。多達六分之一的癌,是源於病人在之前接受了的電療或化療,帶來的「副作用」。這些新出現的癌並不屬癌的擴散,例如,乳癌是不會擴散成為血癌的。